促进农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碳汇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调查农业碳汇产业化在农村地区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劣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钱力、宋俊秀的带领下前往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张桥镇,对乡村治理中的农业碳汇发展开展调研,并联系安徽元太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光大环境(定远)有限公司、张桥镇轻工业产业园三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深入了解农业碳汇的现状与前景。
走进县域产业 调研环境治理“新能源”
在新能源企业安徽元太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成员们着重介绍了企业正在进行的部分科研项目创新点,带领团队成员了解该企业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即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作为当地行业领先企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具备全套自动组件生产线,能够全面适应当下生产需求。同时,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了光伏产业链不同进程中所采取的工业材料、光伏收集晶板以及智能与电网系统,在参观产业线时,面对团队成员的问题交流,接待人员向团队成员进行了更详细、专业的解释。
此次产业链参观实践,团队成员对现代新能源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方向与发展成果有了系统的了解,认识到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种,对可持续发展的响应有着很大的时代意义。
扎根乡村大地 探寻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为更好地探寻新能源科技发展在乡村治理中的问题和优势,实践团队跟随指导老师前往该地龙头企业中国光大环境(定远)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蔡曙光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企业生产园区,通过生产楼沙盘向团队成员介绍了企业园区的基本布局,介绍了生物质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并带领团队成员进入生产楼集控室参观了原料区与投料区。
在交流研讨中,成员们认识到,秸秆焚烧危害极大,是近年来造成北方地区大范围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秸秆炭化可以解决秸秆制成的生物质燃料热值低、灰分高的问题,对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开拓和示范作用。同时,秸秆可进行生物质发电,有助于降低排放,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是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团队成员问道,“企业发展如何促进企业所在乡村地区发展?”蔡曙光表示:“以年消耗27万吨生物质燃料消耗量计算,生物质发电可带动所在地区农户年增收8000多万元。同时,围绕秸秆的收购、储存、运输等产业链条,可为当地农村提供2000个就业机会,真正实现助力精准扶贫。”
之前,农业碳汇对同学们来说只是一个新兴名词,但通过此次调研,同学们了解到,农业碳汇交易有着广阔的前景,不仅利于农民增收,还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绿色低碳农业转型,更能促进落后地区碳扶贫等模式的发展。
赋能产业振兴 增进乡村发展“新福祉”
在了解新能源对当地乡村福祉的深远影响,团队前往定远县张桥轻纺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张桥轻纺产业园作为新规划产业园区,是定远县委、县政府承接长三角轻纺产业转移的重大平台。该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进江苏、浙江等地纺织企业入驻,主要生产纺织纱线和坯布。园区全面投产运营后,年产纺织品30亿米,年产值40亿元,年税收7000万元,可带动稳定就业5000余人。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首次了解到产业园区的建成可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生物质能发电所带来的用电福利,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为园区的初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产业园的兴建也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就业,增进了当地民生福祉,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团队队长池欣雨说道:“通过调研才真正认识到,产业与乡村振兴是互相赋能、互相带动的,而基于新能源的农业发展无疑是推动乡村振兴更大的进步。”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为当下时代的科技创新所震撼,对于新能源科技发展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团队成员表示,将致力于转化调研成果,将新能源发展的科技路径融入乡村治理中,发挥自身在新时代科技发展浪潮中奋进的作用。
(撰稿:管工学院 池欣雨 梁若佳 丁莹;摄影:管工学院 奚帆 宋富超;审核:管工学院樊元华)